第73章(2 / 2)
自正月二十朝廷开印后,对于如何处置石壁天书案的一干要犯,成了首要大事。
吵吵嚷嚷了个把月,几位阁老也各执己见,谁都说服不了谁,已经许多年不曾直接表态,只看票拟来做批红的奉天帝这次却出人意料地拍板做了决定——被龙骧卫押送进京的涉事人犯一个不留,全部被判了斩立决,尤其是马生,要被当街凌迟处死。
朝中虽有人觉出了不妥,但此事敏感,事涉玄之又玄的天机,且皇帝又动了真怒,若在此时进言,极有可能会被迁怒,丢官遭贬是小,祸及家门是大,谁都不愿在风口浪尖之下冒这个头。
哪知帝都中没有这样的蠢人,偏偏地方上就出了这么个愚直的笨蛋。
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谢瑜安的表兄朱楣朱大郎君。
去岁朱大郎君新授了官,被派往一处穷乡僻壤的小县城做知县,好巧不巧的是,这处小县城就是发生石壁天书案的林家村所在的县城。
因事发之时,他还在赴任的途中,原本与他并无多大牵扯,可坏就坏在这位朱大郎君比起他祖父朱若来,少了几分圆滑变通,为人又太过耿直不讳,竟在这个当口上了折子。
朱楣认为奉天帝对要犯的处置过重,马生疯疯癫癫,他那些抨击君上的疯话都是无心之失,而那些跟着传谣的人也并非都是居心叵测的逆党,大多是因蒙昧无知而跟着以讹传讹的愚民,若将之全部斩杀,用法过于严苛。且凌迟处死这等酷刑有失仁厚,非仁君所为,若执意如此,恐怕会遭后世非议。朱楣希望奉天帝能三思而后行,效仿历代明君贤主,不以言获罪,不因文入狱,宽容大度,赦免他们。
这封奏折一入京中就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很多人认为朱楣在这个时候公然反驳奉天帝新做的决定,有藐视忤逆之嫌。更有人觉得他包藏祸心,与逆党沆瀣一气,同流合污,请求奉天帝速速派人将此等十恶不赦、不明是非之徒缉拿入京。
朱楣的祖父朱若大人去岁因朱庭那件事不仅被奉天帝申斥了一顿,还被卸了差事,至今还未起复,在家乍一听闻嫡亲孙子竟捅了这么大一个窟窿,当场就厥了过去,醒来时老泪纵横,直骂孙儿糊涂,为那等逆犯进谏,究竟置朱家满门于何地!
朱楣的几个叔叔也大为不满,指责朱楣的父亲朱元善教子无方。
朱家虽恨朱楣做事冲动不顾后果,事前没和他们通过气,从而招来祸患,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,这是要命的事,一个不慎还会祸及家门,因此不管心里怎么怨恨,还是得牟足了劲设法把人摘出去。
谢瑜安是朱家的外孙,这种情况下,他不能撂手不管。此时他伤虽未好全,但已经能下地走动,于是他顾不得继续养伤,为了能帮到外祖父一家,且考虑到在宫里能更好地观望风向、打探消息,谢瑜安忍着伤痛提前销了假,回明德堂读书去了,另外,他还顺手替云岫把假一同给销了。
如此,云岫即便再畏惧皇宫和谢君棠,为着伤势不稳的谢瑜安,也不得不去。
进宫读书后的云岫愈发草木皆兵,觉得宫里到处都是皇帝的耳目,为此他不敢离开谢瑜安半步,就怕一旦落单就会被掳了去,好在这几日宗室子并未被召去宣政殿听政,他才得以时刻和谢瑜安同进同出。
这日中午放课,两人一同回到至善院,谢瑜安因内急去解手,小内侍打了盆水过来先给云岫洗手,还没擦干水珠子就见另一个伺候他们的小内侍挎着食盒走了进来。
第85章 赐菜
重华宫并未修专门的饭堂,平日里学子们用午膳都是由宫人去取了饭食摆在各自屋里吃。
两个小内侍做事很麻利,很快就把碗碟摆好了,只见今日做的是蜜炙鸠子、炒鸡蕈、莼菜笋以及四鲜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