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(1 / 2)
罗刹认真想了想:“不怕。”
入世一年,辗转南北东西。
他见识过山河壮阔,千峰竞秀;亦窥得人心似渊,欲壑难填。
他不愿太平之地哀鸿遍野。
若真走至绝境,以他一命换千万人生机,他不惧不怕。
罗刹:“我听说赤方时常夙兴夜寐地修炼,我们万不能落在他后面。从今日起,我们一边开店一边修炼。”
朱砂:“行!”
两人在床榻温存半日,至申时中,才慢腾腾收拾好入宫。
接引两人入宫的年轻宦官,是神凤帝的近侍之一:“二位道长,圣人平日爱唤我一声十一郎。二位的包袱,我已差人送去偏殿。”
宫道上,不时有车舆行过。
朱砂知今日有宫宴,好奇问道:“十一郎,我们也要去赴宴吗?”
十一郎提着灯笼走在前面,闻言回头恭敬应道:“是。圣人吩咐我送二位道长至天璇阁用膳。”
入宫查案,还能白吃一顿宫宴?
朱砂与罗刹对视一眼,开心之情溢于言表:“多谢圣人。”
高兴一路,谁知一入阁,十一郎自顾自往前,将两人领至太子与齐王中间的空位。
罗刹:“十一郎,这坐席不大好吧……”
十一郎面上带笑:“二位道长今日的坐席,便是此处。”
罗刹牵着朱砂战战兢兢入席。
在椅子上枯等良久,总算等来一个熟人。
萧律半是疑惑半是欣喜地走过来:“罗君,你回来了?师姐,你们怎么也在此处?”
罗刹苦兮兮与他解释:“我们入宫查案。”
阁中宾客陆续到场。
萧律不好久留,见两人对坐席有疑,便好心解惑:“你们的坐席,本为赵王之位。他前日偶感风寒,今日未曾赴宴。每逢宫宴,圣人最忌席位空置,惯例常令他人补缺。”
原以为是神凤帝记着他们辛苦查案的功劳,结果只是见不得席位空置。
朱砂郁闷不已,轻靠在罗刹肩上诉苦:“我俩真是倒霉鬼。”
说话间,太子李长据一家与齐王李隽一家相继落座。
两拨人乍然见到中间面生的两人,抬手便唤来上首伺候的十一郎质问:“他们为何坐在此处?”
十一郎上前深揖,礼毕方恭声道:“太子殿下、齐王殿下,臣奉敕而行。”
得知是神凤帝的敕令,李长据不再多言,倒是李隽神色间仍多有不满。
太子妃卢素商起身打圆场:“太一道劳苦功高,阿娘素来体恤臣子。二位道长,今日乃是家宴,不必拘束。”
日沉星起,一声钟鸣。
神凤帝与郡王崔怀壁携手而来。
如果忽略神凤帝眉眼间的不悦与崔郡王的疏离冷淡,两人确实算得上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。
两道重合的人影行过,众人默契地起身行礼:“臣等恭祝圣人圣寿无疆,万岁千秋。”
落座前,神凤帝冷漠地收回自己的手,面上却笑得开怀。
“诸卿辛劳,平身赐座。”她的目光扫过殿中所有人,最后落到萧律身旁的空位,“阿姐的病,还未好吗?”
萧律:“回圣人,阿娘寒疾未愈,又染目病,郎中嘱咐她静养为宜。”
神凤帝侧身吩咐道:“速遣太医往视,务令痊可。”
“喏。”
宦官应道。
乐昌公主染病的风波过后,宫宴终于开始。
酒过三巡,齐王李隽忽然说起京中近来的一件奇事:“阿娘,儿臣上月在城外青月镇,亲眼见到有人死而复生。”
神凤帝明显来了兴趣,撂下空杯,追问道:“人如何能死而复生?”
李隽:“阿娘,死的那人,您也认识。”
神凤帝满腹疑惑:“何人?”
李隽:“王太师的长子,从木。”
此言一出,殿中窃窃私语声频出。
罗刹看向朱砂,小声道:“此人与王衔之有关?”
朱砂点头:“王衔之的兄长王桓之,字从木,自幼体弱多病。”
见众人的兴趣被勾起,李隽嘴角勾起一丝笑意,继续道:“当日是青月镇的社日,儿臣与随从无意路过,听见有人惊呼‘有人死了’。儿臣疑心有凶徒行凶,便匆忙循声赶过去,岂料走近才知死者乃是从木。”
王桓之面色惨白躺在地上,身上既无明显伤口,七窍也无血渗出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